讀經一:創世紀12:1-4
聖 詠:33: 4-5, 18-19, 20, 22
讀經二:弟茂德後書1:8-10
福 音:瑪竇福音17:1-9
伸延閱讀:
《天主教教理》2012, 2015
梵二《教會憲章》(LG)40, 41-42
教理主題:基督,我們光榮的希望
四旬期是逾越節前四十天的準備時期,同樣是候洗者進入領洗前的「淨化和光照」時期。整個階段實是一個成聖的召喚,信友與候洗者一同反思和準備領受入門聖事。在召選與忠信上,不斷淨化自己的心思意念,面對挑戰仍然忠信於天主,克服私慾偏情,追隨主耶穌基督,在教會內分享天主神聖的生命。
每年四旬期第二主日的選經都會論及聖祖亞巴郎,他是我們每位信徒被天主召喚成聖的典範。讀經一講述亞巴郎蒙天主召選,離開多神的族群,從熟悉的生活環境遷往陌生的客納罕地,目的是度一個聖潔的生命。亞巴郎聽從天主的指引,接受未知的新挑戰。信德總帶著一點冒險,卻換來天主的祝福;亞巴郎最終成為日後以色列民族的祖先和福源。聖經中多處論及天主是聖潔,和人努力朝向聖潔的可能 ( 參閱肋19:1-2,伯前1:16,得前 4:3 )。一切由天主對人的召喚開始,召叫與承諾,使命與祝福,是天主召喚人並存的元素。
聖經傳統中,光榮只屬於天主,也只有天主是光榮 ( 參閱出 24:15-17,出 33:18-23 )。但是透過耶穌基督,人可參與並分享天主的光榮。今日福音講述耶穌帶著三位特選的宗徒來到一座高山,並在他們面前改變了容貌,耶穌的臉變得像太陽的光輝般照耀,而他的衣服也變得潔白如雪,這神秘的經驗使伯多祿深感驚歎,縱然感到自身的不足,卻被天主的光榮吸引而得到轉化。雖然只是一瞬間,但是伯多祿已經感受到這是多麼美好 ( 參閱瑪 17:4 ),使他日後堅定信念,一生服從主耶穌的訓誨,為基督的福音宣講和見證。
修德成聖要求人按照天主的旨意生活,但是這並不是一種盲目的行為。今天的讀經二和福音正給我們講述了這一點。聖保祿宗徒把天主的召叫看成恩寵,若是要接受這恩寵,需要「依賴天主的大能」 ( 弟後 1:8 ),因為天主為忠信於他的人,準備了不朽的生命,而這圓滿的效果藉著耶穌基督已啟示出來 ( 參閱弟後1:10 )。
成聖不是一小撮人的專利,梵二大公會議肯定普遍成聖的使命,並教導基督徒成聖並非因自己的善工,而是因為天主藉著耶穌基督賦予人的恩寵。傳統上,西方教會稱之為「聖化」恩寵,所有因基督而受洗的信徒,要成為天主的子女,既是天主的子女,就是基督奧體的肢體,( 教會憲章 40 ) 凡與他結合的人,必反映出聖德的光輝。聖保祿作證說:「天主使一切協助那些愛祂的人,就是那些按祂的旨意蒙召的人,獲得益處,因為祂所預選的人,也預定他們與自己兒子的肖像相同,好使他在眾多弟兄中作長子。天主不但召叫了祂所預定的人,而且也使祂所召叫的人成義,並使成義的人分享祂的光榮」( 羅 8:29 )。( 天主教教理 2012 ) 因此,耶穌基督的光榮就是天主子女分享祂光榮的希望 ( 參閱哥 1:27 )。
福音中耶穌顯示的聖容,就是他光榮復活的預告。標誌著接受基督光榮復活的先决條件就是「聽從他」――接受他的苦難和死亡 ( 瑪 17:5 )。所有被召叫走向聖潔路上的人,需要懷著信德,在生命的各種挑戰中,敢於背起自己的十字架,堅守真理,跟隨基督。天主教教理指出:「要走向完美的道路是通過十字架。沒有犧牲、沒有屬靈的戰鬥,就沒有聖德可言」。( 2015 )
基督徒務要在天主聖神內聽從天主的說話,懷著愛慕之情,追隨基督的貧窮、謙遜、背負十字架,在每天的生活、職位和環境中,發展個人的特質和天賦,以開放的態度與他人合作,彼此擔待,在愛德中增進人與人,團體與團體,天國與整個世界的關係。那些願意從天父手中接受一切:貧窮、疾病、痛苦,仍能與受難的基督契合在一起的人,主必在他們略受痛苦之後,親自來成全、堅定和穩固他們 ( 參閱伯前5:10 )。( LG41-42 )
基督承受我們的軟弱,以無私的愛情為罪人傾出自己的生命。所有願意與基督同死同生,在教會內活出福音生命與使命的人,將會進入他光榮的國度,承繼天主給予人光榮的冠冕 ( 參閱弟後4:8 )。
生活反思/實踐:
1. 生命中有什麼阻礙你對天主的信靠?
2. 在皈依的歷程上,你如何覺察天主對你不斷的召叫?在思言行為上如何聽從耶穌的教導你如何經驗天主對你的祝福?
3. 你何時體會到你是他人的祝福?吸引他人歸向天主?
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
2014 年 3 月
資料參閱:Foundations in Faith (Catechist Manual Catechumenate Year A) by Bob Duggan, Carol Gura, et al.,
Resources for Christian Living, Allen, Texas, 199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