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一:依撒意亞先知書50:4-7
聖 詠:22:8-9, 16-17, 19-20, 23-24
讀經二:斐理伯人書2:6-11
福 音:瑪竇福音 26:14-27:66
伸延閱讀:
《天主教教理》(教理) 602, 604, 606, 609, 654
《青年教理》98
教理主題:基督聽從父命,是信徒的典範
我們知道舉行感恩聖祭,就是慶祝主耶穌的逾越(即苦難、聖死和復活)奧蹟。不過,每年能讓我們更深刻地默想和體會這奧蹟的,必定是聖周裡面的各個禮儀。耶穌榮進耶路撒冷揭開了聖周的序幕,信友效法昔日的群眾,夾道歡迎耶穌。接著的集禱經和聖道禮的讀經,已經將之前那種熱鬧和榮耀的氣氛平淡下來,叫人著實地細味基督十字架的救贖,跟隨他的苦路。
今天選讀的第一、二篇讀經和答唱詠,每年皆不變,其內容互相呼應。依撒意亞先知提到一位受苦的僕人樂於受教於天主,聽從天主的話,他用言語安慰和鞏固人心。當他遇上凌辱時,不逃避,不反抗,堅忍地面對一切,因為他知道最後的勝利必屬於上主。至於第二篇讀經,則是早期教會對天主而人的耶穌基督的讚頌和宣信:他謙卑聽命,貶抑自己受極其恥辱的十字架酷刑,因而受到天主榮譽的舉揚,不但使他復活,更獲得天地萬物的崇拜,承認他是主。
甲年瑪竇福音的特色就是指出耶穌就是舊約預許的默西亞,但為自己的民族所唾棄。耶穌受難時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應驗了聖經所記載的(瑪 26:31,56,64,67; 27:9,35,38…),他聽從父的旨意,甘願為全民族而犧牲自己,為世界獲取救恩。
為很多人來說,基督苦難與死亡的事實最難令人明白的是「為何天主要自己的獨生子受苦受死?」問題的答案在《天主教教理》602 號及《青年教理》98 號均交待了。耶穌痛苦的死亡並非外在因素所造成的,而是照天主已定的計畫和預知,被交付的。聖父與聖子在這拯救人類的任務中彼此密不可分:聖父是為了我們的罪,將祂的聖子投入這有死的世界。於是聖子降生,取了奴僕的形體,即是那因罪惡而墮落及被註定要死的人類形體,使那不認識罪的,替我們成了罪,好叫我們在祂內成為天主的正義。換句話說,聖子願意承行主旨,與我們同甘共苦,經歷人類的苦痛、絕望、被遺棄和死亡,以祂的愛情和聖死,換取我們的死亡,使我們得罪赦和永生。
耶穌基督接受和擁抱苦難死亡的行動,充分表現了他對天父的愛和服膺。事實上,基督對天父的服從,不在於某些外在的命令上。他一生的每個時刻,都深切地體會到天父與他的關係,並用愛和自由意志去答覆天父,這才是真正的服從(教理609)。因此在面對苦難和犧牲時,他毫不退避,為的是要徹底完成天父的旨意。所以他說「我從天降下,不是為執行我的旨意,而是為執行派遣我來者的旨意」(若6:38),「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,完成祂的工程」(若4:34)。
基督一生為我們作了一個對天父絕對服從和信賴的典範。不過,究竟什麼是基督徒的服從呢?我們如何才能將基督的服從實現在生活中?一般來說,我們是透過生活裡面無數善良、合乎真理和道德的抉擇來承行主旨的。有時,我們也會用克己的行為來回應天主,表示順服。這些看來似是微不足道的事件,往往是我們與天父建立密切關係的第一步。有了這些基礎和經驗,當在我們遇上痛苦、誤解、侮辱、反對、被唾棄、被出賣、不公義對待時,我們便更容易明白基督受苦的意義,學習他全心以愛去服從天主聖父。
基督對天父服從至死帶來的是光榮復活的生命;因此,我們相信若果我們像基督那樣聽命於父,「基督怎樣藉著父的光榮,從死者中復活了,我們也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」(羅 6:4)。這就是整個聖周要帶出的主要訊息。
生活反思/實踐:
1. 第二篇讀經裡所提到的「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」,我們怎樣才算是懷有基督的心情呢?尤其當遭遇困難時。
2. 「服從」一詞在拉丁文裡有「聽從」、「聽取」、「傾聽」之意。我們在生活中在聽從天主方面,可以如何做得更好?
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提供
2014 年 4 月
資料參閱:Foundations in Faith (Catechist Manual Catechumenate Year A) by Bob Duggan, Carol Gura, et al.,
Resources for Christian Living, Allen, Texas, 199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