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,
上星期我們所談的,那個關於復活的主題,為我們開闢了一個新的未來,就是等待主的再來,屆時基督會把祂的國度交給天主父(參看格前15:24)。於是我們開始反省等待着我們的未來 (éschaton),和目前的日子,與教會及基督的國的日子之間的關係。在基督宗教內,任何一種講解末世的論說,即是一般所稱的「末世論」,永遠都是以復活事件作為起點:並且那些屬於末世的事,其實已在復活事件中肇端,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這些事件已在復活事件中出現。
聖保祿很可能於主後52年,開始寫他的書信集的第一封信,《致得撒洛尼人前書》。
他在這信中談到耶穌的再來,稱之為 parusia,意思就是「到來」,是一種全新的、最後的,和明顯的臨現(參看4:13-18)。對那些心中充滿疑惑及問題的得撒洛尼人,保祿宗徒這樣寫道:「因為我們若是信耶穌死了,也復活了,同樣也必信天主要領那些死於耶穌內的人同祂一起來」(4:14)。並繼續說:「那些死於基督內的人先要復活,然後我們這些活着還存留的人,同時與他們一起要被提到雲彩上,到空中迎接主:這樣,我們就時常同主在一起」(4:16-17)。聖保祿所描述的,這幅生動和充滿象徵性畫面的「基督的再來」圖像,只為傳遞一個簡單同時深奧的訊息:我們最終會時常同主在一起。易言之,在這些象徵性畫面的背後,最重要的訊息是:我們的未來就是「同主在一起」;又因為由於作為信友,我們在生活中已經和主在一起;所以我們的未來,我們的永生,其實早就開始了。
聖保祿在《致得撒洛尼人後書》,換上另一幅畫面,這次他描述的,是那些在末日到來之前會出現的可怕事件。不要被人欺騙 —— 他說 —— 好像主的日子,是可以順着年代計算出來似的:「弟兄們,關於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來臨,和我們聚集到祂前的事,我們請求你們,不要因着什麼神恩,或什麼言論,或什麼似乎出於我們的書信,好像說主的日子迫近了,就迅速失去理智,驚慌失措,不要讓人用任何方法欺騙你們」(2 :1-3)。接着這封信指出,在主到來之前,會有背叛之事,一個無法無天的人,即是後來被傳統稱為「假基督」的「喪亡之子」必先出現 (2 :3) 。其實聖保祿是出於一個非__________常實際的原因寫此信,他寫道:「當我們在你們那裏的時候,早已吩咐過你們:誰若不願意工作,就不應當吃飯,因為我們聽說,你們中有些人遊手好閒,什麼也不作,卻好管閑事。我們因主耶穌基督吩咐這樣的人,並勸勉他們安靜工作,吃自己的飯」(3:10-12)。換句話說,等待耶穌的再來,絕不能成為一個人在這世界上無須工作的藉口。恰好相反,這等待使到我們日後在那位神聖的判官面前,有不可推卸的責任,因為屆時我們要向祂交代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做的一切。正因為這樣,我們必須在這世界上工作,及要為這世界工作的責任,亦相應增加。在下個主日有關塔冷通的那段福音中,我們會聽到這同一的教導。主在福音中告訴我們,祂將塔冷通給了所有人,因此那位判官最後會問他們說:「你們把工作成果都帶來了嗎?」。所以,等待耶穌的再來這個過程本身,已經包含了我們為了這個世界,應該肩負的責任。
同樣事情及上面所說,有關parusia —— 判官(救世主)的再來 ——和我們於現世生活中應盡的本份的關係,在《致斐理伯人書》內,於另一種情況中以新的形式再度出現。
聖保祿那時正被監禁並等待判決,他有可能被判死刑。正是在這環境下,保祿想到他那個會同主在一起的未來。不過他也同時想到斐理伯這個團體,他們是如此需要他保祿,他們的父親。於是他寫道:「因為在我看來,生活原是基督,死亡乃是利益。但如果生活在肉身內,我還能獲得工作的效果:我現在選擇那一樣,我自己也不知道。
我正夾在兩者之間:我渴望求解脫而與基督同在一起:這實在是再好沒有了;但存留在肉身內,對你們卻十分重要。我確信不疑:我知道我必要存留,且必要為你們眾人存留於世,為使你們在信德上,得到進展和喜樂,並使你們因着我再來到你們中,同我在基督耶穌內更加歡躍」(1 :21-26)。對於死,聖保祿一點都不害怕,正好相反:因為死亡表示可以完全同基督在一起。然而,保綠有和基督一樣的思想,而基督並不是為自己生活,卻是為我們而生活。於是為別人而活,成了保祿的人生目標,他隨時準備圓滿無缺地承行天主的旨意,完成天主所決定的事。他尤其已經準備好,為了這個世界的革新,為了別人,將來他會繼續在世上生活下去,為基督生活,為祂那個活生生的臨現生活。我們可以看到,這個和基督在一起的肯定,令到保祿的內心獲得極大的自由:不單只自由無懼地面對死亡的威脅,就算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重擔和苦難,他依然是一無羈絆,是自由的。易言之,一個人只管老老實實地隨時準備執行天主的旨意,他就會真真正正成為一個自由的人。
在分析過等待基督再來的不同狀況後,現在讓我們問一問自己:面對人生最終的死
亡,面對世界末日,基督徒應該有怎樣的基本態度?首要的態度是肯定耶穌已復活
了,祂現在正同父在一起,亦因為這樣,祂永遠都會和我們在一起。天上地下再沒有另一位比祂更強,因為祂同父在一起,同我們在一起。因此我們非常平安,心中一無所懼。這正是基督宗教的宣講,在往日帶來的一個重要效果。因為在古代的世界,對鬼神的畏懼非常盛行。甚至在今日,那些傳教士仍然發現,在一般的自然宗教內,故然具有良好的成份,但也有對鬼神,對威脅着我們的凶惡勢力的畏懼。可是現在因為基督復活了,祂不但戰勝了死亡,也戰勝了以上所說的凶惡勢力。因此我們現在是生活在這肯定中,在這自由中,和在這喜樂中。這就是面對將來,我們應該有的第一種基本態度。
其次,要有基督同我在一起這份肯定。由於未來的世界已經在基督內開始了,這一事實確定了我們的希望。將來並不是一團沒有人知道自己的去向的黑喑。絕非如此。若沒有基督,那麼就算今天,對世界來說,也是黑喑的,因為對將來有太多的恐懼。但是作基督徒的,由於他知道基督的光強過任何別的事物,所以他不是生活在一個濛糊不清的希望中,而是生活在一個能夠給予他肯定和勇氣,以面對將來的希望中。
最後,第三種態度,那位再來的「判官」— 祂同時是判官和救世主 — 祂吩咐我們要依照祂的生活方式,度過我們在這世界上的人生。祂將祂的塔冷通給了我們。因此我們的第三種態度是:在基督面前對這世界,對弟兄們的責任,然而我們也同時肯定祂的仁慈。這兩點具有同等的重要性。我們不會因為天主只能夠是仁慈的,而生活得好像善與惡沒有什麼分別一樣。如果是這樣,我們是在欺騙自己。因為實際上,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責任中。我們手上擁有塔冷通,為了使到這世界向基督開放,使這世界得以革新,祂要我們工作。在我們為完成自己的份內工作,滿懷希望地一步步前進時,我們故然曉得天主是真的判官,但我們也同時確實知道,這個判官是良善的。
我們認識祂的容貌,就是那位復活了的基督,就是那位為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,的容貌。於是,由於我們肯定祂的仁愛,我們懷着大無畏的精神,向前邁進。
聖保祿就末世論的另一個教導,是有關以這個將猶太人和外邦人,即是外教徒,結合起來的信德的普世性邀請,作為未來那個現實的記號和提前。我們可以說,其實我們已經和耶穌基督一同坐在天上。可是為了要將恩寵的富饒顯示給未來的世代 (參看弗2:6 等節) :縱然我們要等到將來才能夠與基督完全結合,但這個將來其實以經開始了,在我們現世的生活中,將來那個現實已開始成長:於是「在後」的,變成「在前」。這一切令到現時的苦楚變得可以接受,這些苦楚與將來在我們身上要顯示的光榮,是不能較量的(參看羅8:18)。基督徒是在信德中而不是在幻想中行走,並且儘管他們更願意出離肉身與主同住。可是,對他們來說,最重要的,不是住在或出離肉身,而是他們所做的一切,都能取悅於祂(參看格後5:7-9) 。
最後,尚有最末一點,這一點看來對我們會有些困難。在他的《致格林多人前書》的結論中,聖保祿引用了一句出自巴肋斯旦地區的初期基督徒團體的經文,並將這經文教給格林多人:Maranà, thà!意思是「我們的主,祢來罷!」(16:22) 。這是第一個基督徒團體的經文,同時也是《若望默示錄》,新約最後一部經書,用作結束全書的經文:「主耶穌,祢來罷!」。我們也可以這樣祈禱嗎?我認為對今天的我們來說,在我們的生活中,在我們的世界中,要誠心誠意祈求這個世界早日毀滅,祈求新耶路撒冷早日到來,祈求最後審判及判官基督早日出現,真的有些困難。老實說,據我看,有很多原因令到我們不敢作這樣的祈禱。然而無論如何,透過一個恰當和正確的方式,我們一樣可以和初期的基督徒團體一起說:「主耶穌,祢來罷!」。當然,我們不希望世界末日立即出現。可是,另一方面,我們卻希望這個不公義的世界早日結束。我們還希望這個世界會徹底改變,愛的文明開始統治這個世界,於是一個正義、和平、沒有暴力、沒有飢餓的世界終於出現。所有這些,都是我們想要的:但是,若沒有基督的臨在,這一切又怎麼可能出現呢?若沒有基督的臨在,一個真正公義和革新的世界,永遠都不會出現。由此可以見到,出於絕大的迫切性,及在我們的時代的不同境況中,就算以另一種方式,我們是完全而且深入地,也可以而且必須這樣祈禱說:「主,祢來罷!」。請以祢的方式,以祢認識的方法到來。在充斥不義和暴力的地方,祢來罷。請祢到難民營,到靼富 (Darfur),到北吉威(Nord Kivu),到世界的眾多地區來罷。請祢到毒品泛濫的地區來罷。那些早已忘記了祢,只顧着為自己生活的富人,請祢來到他們中間罷,請祢來到不認識祢的人當中罷。請祢以祢的方式到來,並革新今日的世界。請祢也來到我們心中,請祢到來更新我們的生活;請祢來到我們心中,讓我們使自己變成天主的光,變成祢的臨在。正是以這種方式,我們和聖保祿一起祈禱說:Maranà, thà!「主耶穌,祢來罷!」。同時,我們也為了基督真的可以在我們的世界臨現,以便更新這個世界而祈禱。
2008年11月12日